中美合作再掀高鐵走出去熱潮 浙企機遇多多
中商網訊 “中美將組建合資公司,建設并經營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。”當這條報道從海外“呼嘯而來”傳到張林松的耳朵時,他顯得很興奮,“這對軌道交通產業來說,無疑是個重大利好。”
張林松是光明鐵道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,他的公司正迎來“業務爆發期”,每年年產值以不低于20%的速度增長。而光明鐵道正是浙江軌道交通產業的一個“縮影”。“據我了解,浙江企業涉及到高鐵的,加起來快50家了吧。”張林松透露,高鐵行業門檻高,浙企多以生產零部件為主,“但你不要小看零部件,這是高鐵的支撐,核心技術恰恰都在零部件中。”正如其言,記者采訪中了解到,一些高鐵零部件的“隱形冠軍”,就出自浙江。
高鐵出海,浙企爭訂單
一輛列車,光零部件就有四五萬個,小件如緊固件、軸承、接頭,大件如輪對、車門、牽引逆變器、轉向架等等,催生出無數個細分行業,在這些細分行業中,“哪一行你能做到市場第一,都一口能讓你吃成個胖子。”一位業內人士稱。
浙江在高鐵細分行業中做到第一的企業不少,晉億實業的高鐵扣件、永貴電器的連接器、光明鐵道的軌枕等等,這些企業在全國高鐵建設中分到了一杯羹,更大的一杯“海外羹”,在等著他們。
在國內高鐵架構基本鋪設完成的情況下,更多人把眼光放在了海外。尤其是美國的訂單,更為重要。“如果拿到美國這張通行證,說明我們的技術和建設水平得到了高標準的認可,更有利于在其他國家的推銷。”該業內人士稱,事實上,高鐵這樣的產業輸出很容易碰到壁壘,即便是這次中美雙方國家層面簽下的“意向書”,后續也有很長的路要走,“但無疑這是一次重大突破,全球訂單很可能會隨之而來。”
“我們很早關注了這個信息,雖然這次未必能參與美國高鐵的建設,但我們前期已經在做準備。”晉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經理王國俊告訴記者,今年晉億成立了銷售物流公司,產銷已完全分離,為接大訂單做足了準備。目前晉億的訂單量稱不上太飽和,作為中車的供應商,晉億的步伐一般都是跟著這些央企“出海”,“我們自己也有海外業務,不過還是跟著央企走出去為主。”
在浙江天臺的另一家高鐵企業,永貴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紀軍最近幾天都是“連軸轉”。他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中國要在美國開建高鐵的信息,“我對高鐵的出口長期看好,未來3年內,國內高鐵產業會迎來一個高峰。”
除了裝備制造業,還有高鐵建設參與方,浙建集團透露,他們一直在努力爭取海外業務。“如果美國這一單拿下來,就是一個標桿作用,意義非同小可。”浙建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,在對外工程建設中,浙建集團也秉持著“借船出海”的戰略,和一些央企合作,“如果要靠自己單槍匹馬在外單干,打開局面還是比較慢。”
在5年前省發改委做的一次摸底調研中,有一個問題是浙江軌道交通企業無法回避的,多數企業基本上都是為中車、中鐵提供配套,企業各自為營,產業鏈效應、規模效應都沒有形成。“能不能在借船出海的基礎上,抱團出海?”既然時代的契機已經來了,嗅覺靈敏的浙商,是否能從零部件逐漸整合成“整件”?這需要協作機制,也需要政府的引導和幫助。
配件國產,巨大蛋糕可期
一個重要的變化是,我國對高鐵配件“國產化”的重視,為浙企打開了另一扇窗。
永貴電器是最早為國內大項目提供替代國外進口產品的企業之一。1979年永貴電器開始為國內的鐵路運輸提供車輛連接器,在那以前所有的連接器都需要從國外進口。目前永貴在連接器市場上有30%的份額,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。“從無到有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,但如果你喝到了頭口水,前景也是無限的。”范紀軍稱,永貴也是“慢慢熬出來的”,這個過程走了30多年,“高鐵的安全性要求太高了,在產品沒有達到那個技術水平之前,哪敢輕易用?”
光明鐵道曾填補了浙江省無生產350km/h高速鐵路軌下產品企業的空白,主要生產軌枕、岔枕和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支柱產品。晉億則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提供成套高鐵扣件系統供應商。王國俊告訴記者:“舉個例子,有一套緊固件原來從德國進口要1000多元人民幣,現在我們生產的只需300元到500元,已經完全取代進口產品。”
“今年的業績是最好的。訂單源源不斷。”張林松稱,公司在手的訂單可以生產2年不愁銷路。作為華東地區生產資質最全、品種最多、產能最大的鐵路軌下產品生產企業,光明鐵道的產品覆蓋了全國20個省市,遠銷南美洲、東南亞、中東、非洲等。
張林松對高鐵國產化抱有很大期待。“這里的空間非常大。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,我相信進入高鐵領域的浙江企業會越來越多。遠的不說,就說近的。國內的高鐵市場也沒到飽和的程度,城際鐵路上馬之后,又是一個很大的市場,而接下來的高鐵維護運營,又能催生多少企業?”
“國產化”背后是研發水平的支撐。和上海同濟大學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的光明鐵道,擁有一支平均年齡僅為30歲的技術團隊。在國內,企業模具一般委托外加工,光明鐵道卻有20多人專門制作模具,其開發能力在國內同行中數一數二。一邊設計產品,一邊制作模具,這樣研發速度極快。據統計,這支隊伍每個月能研發出3到5種型號的新產品,僅去年就推出了246種型號產品。
軌道產業,轉型新“風口”
精密機械是工業之母。在經濟景氣度低的時候,更需擴大投資、建好基礎設施,然后在景氣回升時可以從容占據市場,并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。這是晉億當初投產所秉持的理念。
“浙江其實錯失了第一次發展軌道交通的機會,也沒有形成塊狀經濟,軌道交通這個產業整體基礎還是比較薄弱。”張林松建議,這個行業門檻越高,就越值得做,“現在低端產能過剩,高端產能才有發展空間。”
晉億就走過一條從低端向高端的發展之路。1995年落戶嘉善的晉億,從生產小小的螺釘螺母發展起家,原來的產品按噸計價賣,80%銷往海外市場。2006年,晉億被選中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合作,投入1.2億元設立年產800萬套高鐵扣件生產基地,產品按套賣,且80%轉為內銷。
在和企業交談過程中,“我們也發現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往這個方向轉型升級。以前并不把軌道交通當主業的企業,現在逐漸把重心轉到這上面,以前是小打小鬧做,現在準備做大了。”上述業內人士稱,在其他業務板塊受挫的時候,杭州就有幾家企業主發現軌道交通的業績一直在穩定增長,利潤空間也比較大,“本來企業已經四面危機,現在尚有一絲喘息機會。”
“如果沒有在這個領域的長期積累,轉型并不容易。”范紀軍直言,業內有一句話,要進高鐵,先進地鐵。意思是產品先在地鐵上經受住考驗。“這是個門檻很高的行業,沒有兩三年的技術孵化做儲備,很難做出來。”
但毫無疑問,巨大的市場前景下,這已經成為浙企轉型升級的一個“風口”。
- 上一篇:兩條高鐵串起粵桂黔13市 1000億元開啟區域合作 [2015/9/23]
- 下一篇:中國電影市場5年內超越美國 [2015/9/23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