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制造2025的現實樣本
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有多遠?有人說遙不可及,有人說就隔著一層窗戶紙。
幾經風雨砥礪,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在他的夢想路上執著前行,赤子之心未改,“當我們的研發團隊把這層窗戶紙捅破,推出世界首套具有網絡智能的數控系統的時候,面對最多的仍然是質疑聲。創新,缺資金、缺人才不假,最缺的是創新自信。”
做還是不做
也難怪別人不信,攻占“數控系統”這座山頭曾讓多少科研院所鎩羽而歸!縱然出了成果,也或耽于陳列展示,或因“神不似”而難抵市場較真。
2007年,當關錫友找到當年同濟大學的校友朱志浩教授說出“拿下山頭”的想法,一直主攻運動控制技術研究的朱志浩卻連連搖頭。雖然“拿出中國自己的數控系統”也是他的夢想,可現實卻如關山阻隔。巨額資金哪里來?人才哪里來?朱志浩覺得,運動控制技術基礎研究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,單憑企業的個體行為哪里“拱得動”,人家發達國家也是靠整合社會力量一起“攻山頭”。朱志浩把丑話說在前,“你看我在學校里研究沒什么壓力,出不了市場認可的成果還可以評獎,評不了獎也不會被罰,可你不同,你是國有企業負責人,不去栽樹沒人說你,一旦大筆研發資金砸進去,可能幾年十幾年都沒動靜,失敗了怎么辦?責任誰承擔?我不能坑你啊。”
兩人沉默半晌。
還是關錫友先開腔,“不是做不做的問題,不做,中國機床行業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出路,我們是領軍企業,要有志于成為中國工業控制和自動化領域的開路先鋒,面對國家需要應勇于擔當!我牽頭,有風險我買單!”關錫友接著舉了個例子,別看機床行業日子還過得去,但數控系統和關鍵部件等核心元素的缺失,使中國機床業一直干著出苦力的事,沒有“中國心”的組裝業態支撐不了多久。幾千家機床企業利潤不如日本法納科(專賣數控系統軟件)一家,90%以上的技術附加值被國外拿走,“誰能不心疼?怎能不改變?中國人要有自信!”
朱志浩今天回憶那段對話,仍然心潮澎湃。他說,那一刻他的心被猛地一震,一股不服氣的勁上來了。
創新與寬容
幾十平方米的實驗室條件差,朱志浩以“陋室德馨”聊以自慰。可上哪找人去?他幾乎探訪了國內數控系統研究領域的每一角落。碰壁的結果是,朱志浩從自己的學生中拽來了7位同道中人,組建了沈陽機床上海研究院的最初班底。
讓一群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挑大梁,每年還要投入數億元,這不是燒包嗎?沈陽機床集團總部這邊先炸開了鍋,非議如浪涌來。關錫友不為所動,他只說一句:鼓勵創新必備寬容之心,所有罵娘到我為止。
只有朱志浩知道,身后那堵墻擋住了多大的壓力和噪音,才有了這邊年輕創新團隊一門心思攻關研發的環境。他用兩個字形容這份千里之外的寶貴信任——寬容。
他把這兩個字向深挖,找到了團隊創造力迸發的源泉。所有研發人員以項目為聚合,人人具有平等發言權,除了朱志浩的老師身份抹不掉,沒有上下級,沒有條條框框,甚至也極少開會。看似“無為”的管理卻正對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的脾氣。伺服項目部的夏斌自稱“夜貓子”,白天來得晚,可晚上越干越精神。“沒辦法,我的靈感在安靜的狀態中來得最多……”夏斌當時挺為這個“缺點”苦惱。記得他頭一次按自己的算法成功地驅動電機運轉,深夜中的他忘情地給朱老師打電話。沒想到,朱老師和團隊所有人都返回單位,站在他的身后,為他成功邁出的一小步鼓掌。
橫向廣大,謂之寬。朱志浩眼里的創新是一場開放的、沒圍欄的狼奔豕突。沒有自由何來創新?劉廣杰是位留洋博士,特別喜歡團隊里這種味道,只琢磨事不琢磨人,有顛覆國際巨頭的“初生牛犢”精神。他說,恰是因為從零開始,才不落窠臼不背包袱,沈陽機床i5數控系統從孕育階段就有別于進口數控系統壟斷造就的狹隘封閉,以其開放性、共享性為未來市場開拓打開了升級空間。
然而,數控系統底層技術像一個深不可測的“黑匣子”,包含著電子、計算機軟件、伺服驅動等一系列運動控制技術。盡管運動控制理論及公式書本上都有,但一碰實際就水土不服,現實哪有毫無誤差的精度啊?研發團隊成員黃云鷹說,不鉆進去就不知道里面有多枯燥,如天書般的源代碼,如星空般的浩繁運算。
“不知什么時候是盡頭,也許黑暗的前邊還是黑暗。”5年時間里,研發團隊進行了1917個大小版本的修正更新,累計了1032條測試用例。其間,錯誤、失敗如影隨形,多少次以為成功近在咫尺,先后推出的若干數控系統版本最后關頭卻在與硬件匹配中轟然崩潰。沒有人為此“挨收拾”,“處罰”這兩個字壓根就不存在。虞敏加入研發團隊較晚,可她主攻的誤差補償環節卻是提高機床精度的關鍵。大半的時間,她都在機床前試錯,改進,然后再試。她說,不允許失敗,我們就不可能有成功。
不計得失,謂之容。直到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2012年橫空出世,5年研發已耗資11.5億元,這在利潤微薄的機床行業,即使排名第一的沈陽機床也可謂投入了血本,企業5年的利潤總和也沒這么多!作為前沿創新的最大后援,沈陽機床集團總部可謂傾其所有竭盡所能,全力配合上海研究院的實戰試驗、上線測試及收集反饋。朱志浩稱之為創新密碼的3個“必須有”:其一,個人夢與中國夢的融合;其二,不著急逐利的心態;其三,不生氣(寬容失敗)的氛圍。
- 上一篇:中國研制世界首列氫能源有軌電車下線 [2015/3/23]
- 下一篇:廣東LED產業占全國半壁江山 2014年總產值3460.06 [2015/3/23]